新聞資料
由北京畫院、北京大學藝術學院、榮寶齋畫院、李可染藝術基金會主辦的“山川鄉國情——李小可藝術工作室15周年教學成果展”于2020年1月7日下午2:30在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美術館盛大開幕。2019年是李小可從教15周年,此次展覽全面呈現李小可從教15年來的教學成果, 匯聚李小可工作室142位優秀學員的藝術創作,呈現“李家山水”在今日畫壇的藝術風貌,此次展覽旨在弘揚、推廣中國水墨藝術的發展。
李小可先生作為李可染藝術的傳承者,創作風格不僅承襲李家山水的藝術典范,還在繼承中不斷弘揚著李可染先生的藝術精神,李小可先生一直堅持自己的采風寫生與藝術創作,為“李家山水”的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。他十分重視師法自然,深入現實生活,其藝術創作在繼承中國畫傳統和李可染藝術精神的同時,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吸取外來藝術的營養,直面自然生活與當今時代特征,從對生活的強烈感受中尋找自己個性化的藝術語言,在重體驗的基礎上重表現,形成了特殊的水墨風格,為中國畫發展開辟出一條充滿生機的新路,將中國畫創作提升到一個全新的維度。
多年來,李小可先生一直積極參與公共美術事業的推廣普及,堅持中國山水畫的教育,身體力行的從事、注重教學工作,培養出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山水畫家。2004 年李小可先生在北京畫院研修班開始山水畫教學,此后在中國國家畫院、北京大學、榮寶齋畫院分別開設了李小可山水畫高研班,至今已先后教授了200余名學生,2005年在此基礎上成立了“李小可藝術工作室”。工作室成立以來,一直按照李可染先生“精讀大自然與傳統”這兩本書的藝術精神,每年循著可染先生的足跡進行大量的寫生活動,同時臨摹、研究優秀傳統藝術作品。此外,李小可先生在教學中還注重學員的綜合藝術修養,將中國傳統戲曲、古典文學以及西方的歌劇、音樂等都納入到日常教學中,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中外藝術賞鑒和講座活動,向其他藝術形式借鑒學習。
作為李可染、李小可藝術精神堅定的實踐者與傳承者,李小可工作室的青年畫家們通過對創作、寫生、理論的學習,均對中國畫的技法語言規律有了全面的掌握和提高,對中國畫的理論修為和自身創作方向有了質的飛躍和升華。李小可先生在教學中還提出藝術創作的成熟并非一朝一夕,一蹴而就,而是需要不斷地向自然與傳統深度學習等多方條件,使自身心性不斷充實,將源于自然的感動轉化為具有時代感的藝術語言,并大膽地去發現、探索水墨表現新的可能性,為追尋、建立具有時代感與東方文化特征的中國畫藝術而不斷努力。
展覽持續至2020年3月15日。
展覽時間:2020年1月7日——2020年3月15日
開幕式時間:2020年1月7日(周二)下午2:30
主辦單位:北京畫院、北京大學藝術學院、榮寶齋畫院、李可染藝術基金會
展覽地點: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美術館
(北京市朝陽區弘燕路山水文園東園北門3號樓底商101室)
參展藝術家(按拼音排序)
導師:李小可
丁長林 張 鋅 劉秦州 吳天成 黃行成 康 邕 柯林膠 周黎華
白云滔 蔡明金 陳成珍 陳春芳 陳海平 陳秋淵 程 翔 戴克誠
丁洪運 范軍輝 馮 浩 高 軍 高莎莉 高彥飛 關杜平 關 多
管清海 桂兆海 郭一峰 韓 琨 韓永良 何德能 侯詎望 侯志明
胡達民 胡方正 胡煜璋 黃懷富 黃 山 黃速成 紀文普 賈紹昌
江海金 姜海鷹 金連德 靳漢龍 景 軍 康會敏 孔黎江 來支鋼
李廣軍 李紅巖 李 平 李慶偉 李樹勛 李文才 李 旭 李雪山
梁 策 廖鴻根 林暮軍 劉柏山 劉 辰 劉漢山 劉金成 劉俊群
劉鵬勝 劉首作 劉越勝 劉 甄 劉振東 柳旭東 龍 靜 魯仁慧
陸天彤 馬春林 馬學軍 毛凱歌 孟德平 孟 軒 彭良真 齊 藝
邱清崇 任志強 沈秋根 時志堅 宋有新 孫國慶 索保峰 王愛軍
王安民 王 馳 王 浩 王建國 王建輝 王建玲 王 健 王靜怡
王立峰 王立國 王 平 王仁華 魏 丹 魏宇翔 吳小平 吳遠明
吳章杰 夏柏森 謝維俊 邢智超 許宏宇 楊建軍 楊坤明 楊明軍
楊世宏 楊志洲 尹世順 游彩鸞 于 洋 張 超 張朝彬 張春杰
張紅霞 張洪波 張建軍 張錦麗 張 晶 張利平 張美英 張末兮
張慶祥 張熱云 張榮華 張選民 張長勇 張振宇 張中禮 趙鴻雁
趙 煒 趙正義 周國強 周建英 周榮駿 朱 零